管理費和公共基金是社區經濟運作中兩個不可或缺的元素。社區住戶在每月或每季等固定時間,都得按時繳交數千甚至數萬元的社區管理費。
通常這個時候,就會有住戶提出疑問:「管理費」用途在哪裡?「社區公共基金」用途又是什麼?
一般來說「管理費」使用在社區基本經營開支,包括清潔、維護、保全等日常事務管理,例如:文件製作、資訊傳遞、公共區域照明等。
管委會通常有權力自行決定使用管理費,但有時涉及大筆開支時,可能需要社區住戶的共識或開會決議。
「公共基金」用於社區重大修繕項目,例如:公共區域裝潢、綠化計畫、大樓外牆磁磚換新、更換電梯等。
同時也會使用於緊急狀況應變,例如:天災損害修繕等,社區公用設施的重大更新與維護。
公共基金的使用通常需要經過管委會的審核和住戶的討論決議,尤其是較大規模的計畫。
台灣法律網:公寓大廈管理費與公共基金
收取方式:管理費和社區公共基金的收取方式可以有多種,例如每月、每季或每年繳納,也可能有一次繳清的選擇。
提撥方式:社區通常會規定管理費和公共基金的使用比例,具體提撥方式則視社區需求而定。有些社區可能將其固定比例(約10~20%)提前提撥至公共基金,而有些社區可能會根據實際需求進行提撥。
以下表格讓住戶更清楚「管理費」及「公共基金」的差別
大多數社區通常將「管理費」和「公共基金」合併,統一以「管理費」的名稱向居民收取,因此住戶對於「公共基金」這詞可能較陌生。一些社區可能根據每期管理費結餘提撥至公共基金,或每月固定比例提撥。
儘管每月收支看似平衡,但如果沒有額外款項進入公共基金,一旦面臨緊急狀況或重大修繕時,可能會面臨資金不足的情況。
維護社區財政健康是每位社區居民的共同責任。建議各社區住戶深入了解管理費的運用,包括社區公共基金的分配方式,以充分了解資金運作。一同參與社區運作,共同守護社區未來,享受更美好且安心的社區生活。